张建刚:中国梦呼唤国家凝聚力

2013年09月09日07:21  环球时报

  张建刚

  今天的中国,提出到建国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重登世界第一的宝座。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国民素质,更需要提升国家凝聚力。

  作为软实力的国家凝聚力,是指一个国家中不同民族、不同政党及人民群众在理想、目标、利益等一致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吸引力、聚合力。

  自1979年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这是可喜可贺的;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与人心涣散的现象,比如买官卖官、小三情妇、教育腐败、分配不均、公共资源垄断等。因此,今天的中国更要呼唤爱国主义,提升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人们常用“木桶理论”来管理团队,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这一规律又称“短板理论”。事实上,木桶装水多少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箍得是否紧密,这个“箍力”就是凝聚力。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服务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服务精神就是视顾客与民众为上帝。有了这种精神,搞经济建设或城镇化建设中,都不可能伤害百姓利益,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与环境,更不可能作风腐败,只能时刻把国家的目标与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一个国家凝聚力的打造很大程度上与领导团队息息相关。毛泽东的团队在遵义会议后,排除万难,带领红军抗日救国,并建成新中国。但建国后的问题在于更多地讲国家利益,不少人牺牲了个人利益。邓小平的团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全国人民在深圳、珠海等地开设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于是乎“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但也促使一些中国人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给子孙后代遗留不少难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今天的习近平团队,要结合前两个团队的优点,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提高国家凝聚力。

  实现中国梦的团队应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只用了28年,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党与百姓利益命运相通、军民鱼水情深。这就再次验证了《孙子兵法·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的论断。因此,今天国家凝聚力的形成最终取决于执政党与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大政方针是否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却认为不一定。大家应记得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因中国的落后让西方列强尝到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甜头。可是,1839年英国侵略阿富汗,没人认为阿富汗比中国先进、富有,但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游击战大获全胜。因此,一个国家的关键在于凝聚力,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的国家就要挨打。明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历法讲“30年河东,30年河西,60年轮回”。中国进入了新的关键时刻,中国梦呼唤国家凝聚力。▲(作者是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政治与战略研究室主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丁书苗曾数次安排多名女性供刘志军嫖宿
  • 体育日本东京获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 娱乐赵薇否认怀孕称正减肥:要瘦成王菲
  • 财经蒋洁敏曾放豪言:生进中南海死入八宝山
  • 科技诺基亚衰落:埃洛普无法改变芬兰基因
  • 博客乔磊:姚明要卖的美国豪宅啥样(图)
  • 读书女权演义:中国古代的守宫砂与处女贞
  • 教育教师节拟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